1.1 机架系统
★1.1.1 探测器排数≥24排
★1.1.2 每排探测器物理个数≥700
1.2 扫描床
1.2.1 床面水平移动距离≥160cm
1.2.2 最大扫描范围≥1350mm
1.2.3 床面最大水平移动速度≥200mm/秒
1.2.4 床面垂直升降距离≥42cm
1.2.5 最大垂直移床速度≥28mm/秒
1.2.6 最大承重下的移床精度≤±0.25mm
1.2.7 床面最大承重≥227KG
1.2.8 碳纤维平板床面
1.2.9 水平进床精度≤1mm
1.2.10 垂直升降精度≤1mm
1.3 X线系统
1.3.1 高压发生率功率≥75KW
1.3.2 球管热容量≥7MHU
1.3.3 球管阳极最大散热率≥1700KHU/分钟
1.3.4 球管小焦点:≤0.8×0.8mm
1.3.5 球管大焦点:≤1.0×1.2mm
1.3.6 最大球管电流:≥600mA
1.3.7 最大球管电压≥140KV
1.3.8 最小球管电压≤70KV
★1.3.9 电压调节范围:70~140KV
1.4 控制台
1.4.1 计算机内存≥32GB
1.4.2 图像存储量:≥600,000幅
1.4.3 一体化图像光盘存储系统CD-RW(DICOM兼容)
1.4.4 液晶显示器不小于23寸:分辨率≥1920X1080
1.4.5 同步并行处理功能:扫描、重建、显示、存储、打印等操作可同步进行
1.4.6 可以独立完成MPR,SSD,MIP,CTA,三维容积等重建功能
1.4.7 自动病人呼吸屏气辅助控制系统,双向语音传输,并且用户录制病人呼吸指令不少于30条
1.4.8 并行重建功能:并行处理多种模式的图像的重建与重组,可以在一个扫描方案中预置和完成不同算法的重建任务,种类≥8种
1.5 扫描参数
★1.5.1 快扫描速度:≤0.5sec/360°
★1.5.2 每360°扫描成像速度:≥32层图像/360°
★1.5.3 最薄扫描层厚:≤0.625mm
1.5.4 图像重建速度:≥23幅/秒(512X512矩阵)
1.5.5 最大扫描野:≥60 cm
1.5.6 最大显示野EFOV≥70cm
1.5.7 高清显示野HD FOV≥70cm
1.5.8 最小显示视野:≤5cm
1.5.9 图像重建矩阵:≥512X512
1.5.10 图像显示矩阵:≥1024X1024
1.5.11 单次螺旋连续扫描时间:≥300秒
1.5.12 肺部等组织结构的范围自动识别,将剂量降到最低
1.6 图像质量
1.6.1 空间分辨率(2%MTF):≥15 LP/cm
1.6.2 空间分辨率(10%MTF):≥14.4 LP/cm
1.6.3 空间分辨率(50%MTF):≥11.5 LP/cm
1.6.4 图像CT值误差:≤4HU
1.6.5 各向同性分辨率,在所有扫描模式和速度下,扫描野内任意位置,
1.6.6 低密度分辨率:≤5mm@0.3%≤12mGy, 20cm体模
1.7 临床应用软件:
1.7.1 MPR,曲面重建MPR (Curved MPR)
1.7.2 三维(3D、SSD)软件
1.7.3 最大及最小密度投影(MIP, MinP),MIP模式的CT血管造影
1.7.4 三维容积测量评估功能:可用于出血量的评估;小结节容积,密度与内部结构的评估
1.7.5 三维容积漫游软件和组织器官的彩色容积重建与显示(VRT)
1.7.6 容积透明重建功能,用于肺和支气管,结肠,骨骼系统的显示
1.7.7 造影剂自动跟踪软件,在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设定值后自动触发个体化增强扫描。到达设定值后启动扫描时间≤2秒
1.8 模拟定位功能
1.8.1手动轮廓勾画,可以利用点对点的自动密度梯度跟踪方法进行勾画,具备传统击点连线法,手动连续画法,二维自动画法,三维自动画法,层与层之间拷贝轮廓,自动在照射野角部设置标记,自动识别器官几何等中心,手动设置等中心,设计多叶光栅
1.8.2 可在任意角度产生DRR图像,DRR重建矩阵不小于CT矩阵(≥512×512),DRR视图应同时包含BEV,同时在DRR上可显示靶区及其他组织,照射野大小形状及档块等,DRR的射线能量可由用户设定
1.8.3 提供病人摆位,固定,参考点,体表标记,假体模型,DRR胶片输出等功能
1.8.4 具备激光灯接口
1.8.5 具备轮廓勾画虚拟X光透视图像功能和虚拟模拟功能
1.8.6灵活的坐标系统,提供绝对坐标与相对坐标输出,可控制激光灯自动移动到所需的位置进行射野中心的标记
1.9 Dicom 3.0 接口,要求能实现DICOM图像的导入和导出及其它所有DICOM服务